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如下规律:
-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
人从出生到死亡,其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。人的身体从幼弱到壮实到衰亡,人的心理发展则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,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,从一般情感发展到理智感、道德感、美感等复杂情感,从幼稚到成熟到睿智到昏聩,这个顺序是自然规律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顺应自然规律,循序渐进,由浅入深,由易到难,由具体到抽象,不可揠苗助长。很多家长害怕孩子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,这其实是违背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可取行为。
-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
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,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。例如童年期的学生,思维具有较大的具象性,抽象思维能力较弱,身体方面,柔韧性强而力量不足;少年时期的学生,抽象思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,但是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做支持,身体方面,柔韧性比儿童期下降,但是力量则强过儿童期而比成年期力量弱;成年人的抽象思维已经发展成熟,反而机械记忆能力减退,身体机能则从顶峰开始下滑;老年时期的人们,机械记忆能力进一步减退,身体机能也变得衰弱。
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,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,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,另外要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。
通常老师都会给自己一个定位,我究竟是适合教哪个年龄段的?小学?初中?高中?还是成人?在确定了自己教哪个年龄段后,集中精力研究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研究和学科知识,专注才能专业。
当然也有的老师喜欢挑战不同年龄段的教学,这样的老师乐于钻研,喜欢挑战,天生就是做老师的料。
教材的编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,不能超前,让学生感觉学起来很吃力。不少学生在从幼儿园升到小学,从小学升到初中,从初中升到高中的过程中,感到非常不适应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些课外机构幼小衔接班、小升初衔接班、初中生高中衔接班存在的理由。
-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定向性
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朝向一定方向的,具有顺序性,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。
-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
-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
-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
-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