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到主要内容
- 教学前
- 教学前反思包括反思确定内容、阶段以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,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、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。在对本学科、本单元、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要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。它主要包括:
-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,
-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,
- 所设计的哪些活动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,
-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,
- 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,
- 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
- 教学中
-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对不可预料状况的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过程中,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,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。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,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,因势利导。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,不能大修大改。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,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,快速、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。教师也可以运用录音和录像技术与观察手段,为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。
- 教学后
-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、教学过程、教学策略进行。具体为:
- 教学内容
- 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,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。
- 教学过程
- 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;
-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;
- 教育理论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;
- 各类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目标;
- 改变教学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;
- 采用别的方法和活动是否更有效;
- 怎样修改教学计划会更有效
- 教学策略
- 感知环节: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。
- 理解环节: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、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,明确问题根源。
- 重组环节: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,寻求新策略。
- 验证环节:检验新思想、新策略、新方案是否更有效,形成新感知,发现新问题,开始新循环。